抗美援朝老兵退伍后隐姓埋名当矿工92岁时儿女才知父亲是英雄_产品中心_米乐体育app客户端下载/官网客服联系

抗美援朝老兵退伍后隐姓埋名当矿工92岁时儿女才知父亲是英雄

浏览次数:1 次来源:米乐体育app客户端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02 14:00:25

  “如果不是前两天,街道办事处对退伍军人进行信息采集,我想阿爸的事可能永远都不可能有人知道。”

  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淮北市烈山区退伍军人服务中心,正在对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人员进行信息采集比对,当工作人员看到一位志愿军的信息采集资料时,瞬间都震惊了,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三次……

  当工作人员来到这位志愿军家中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经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已是一位病弱的老人,他站不起来,也坐不稳,更难以与人说话交流。

  “27军—81师—241团—3营—3营—12连!”自2013年患了脑梗,老人因病致小脑萎缩,92岁的他能清醒思考的时间越来越短,但部队番号却永远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伴着老人颤抖、沙哑的声音,这个番号将他们带回到了70 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那这位荣获两次一等功的老人是谁呢?抗美援朝胜利后,他去了哪里呢?生活得怎么样呢?

  这位老人就是战斗英雄宋良友,在抗美援朝期间,先后荣立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从1955年1月退役后,他隐埋功名近70年......

  1928年9月,宋良友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5月,不到21岁的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参加了中国人民,被编入第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

  1950年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并且多次侵入我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22岁的宋良友便和战友们一起坐着“大闷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路北上,奔赴朝鲜,保家卫国。

  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可怕的不是横跨鸭绿江,也不是对战美军,而是恶劣的天气。

  由于战况紧急,接到的“紧急入朝”命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就火速开赴朝鲜了,而已为入朝作战志愿军准备好的冬装和物资还在沈阳、梅河口一带,志愿军们只好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进入了属于高寒地区的朝鲜北部。

  当时军队中有很多一部分是南方人,肯吃苦耐劳,但是突然来到天寒地冻的朝鲜山区,令很多战士都不能适应。

  据宋良友回忆,当时气温骤降,部队里连最起码的御寒衣物、食物都供应不足,吃、住、行都十分艰难。大部分战友都被冻伤冻病,最多的是冻脚,直接把脚趾头冻掉,有的是冻耳朵,肿了还滴血水,有的是冻得一病不起。

  晚上,战士们在雪地宿营,大家就抱在一起盖着薄棉被取暖。白天仍不断遭受敌人的突袭、轰炸,战士们只好把瞭望哨设在山顶,通过打枪来传送信号。

  虽然条件恶劣,但面对美军的恶意侵扰,却燃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满腔怒火,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绝不回国!

  宋良友所在的第三野战军宋时轮部第九兵团,被改编为志愿军第九兵团。宋良友所部为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团长是隋克荣,宋良友是班长。

  1950 年11月8日,由于在第一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吃了亏,很快,“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便按捺不住,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展开了所谓的“总攻势”,企图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边。

  为彻底粉碎美军的企图,11月25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二次战役,位于东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歼灭美第十军进至长津湖之部。

  长津湖地区在朝鲜北部,算得上是极为寒冷的地方,其平均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人烟稀少,晚上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当年又恰逢50年不遇的严冬,这对于冬季装备和物资短缺的志愿军来说,长津湖之战无疑成为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在朝作战期间,宋良友已经记不清自己参与过多少战斗了,但是这场战役却让他记忆犹新,每次谈到这里,他的眼里总是常含泪水。

  11月27日,九兵团二十军和二十七军约8万人,展开了对敌人的进攻。这天长津湖地区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恶劣天气给志愿军行军和物资补给带来了困难,但是雨雪天气也帮他们得以安全潜进敌人的阵地,而没被敌军发现。

  就这样,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潜伏了6天,又冷又饥饿的九兵团战士在听到号令时,向敌人发起了攻击。

  当时,宋良友看到身边的很多战友一动不动,以为他们在睡觉,就立刻喊过去,结果也没有回应,宋良友就觉得不对劲,当他伸手去碰身边的一个战友时,他的身体已经硬的像一个冰棍,而宋良友根本不知道战友是何时被冻死的。

  他没有时间悲伤,只想为战友们报仇。已冻得有些神志不清的宋良友,迅速向美军冲去。

  志愿军就像是从雪地里冒出来一样,让美军措手不及,很快,他们被志愿军分隔包围。但美军并不罢休,集中火力扫射从四面扑上来的志愿军。

  而对于志愿军来说,最大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因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因为装备不足,加上冻伤严重,九兵团当晚无法继续战斗,而美军也是损失惨重,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缺乏,战斗就这样僵住了。

  第二天,美军仍不断向志愿军发起反攻,而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的宋良友,被挑选为轻机枪手、尖刀组成员,负责带领战士们阻止美军的反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武器让他们作战异常艰难,但志愿军们丝毫没有退缩,死死把守,饿了就吃点干粮、渴了就直接抓雪吃。

  宋良友和战友们全都受了冻伤,饥寒交迫的他们,晚上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取暖,但是仍被冻得浑身发抖。

  每当回想起这场战役,宋良友都会伤心且无奈地说:“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好多战友都是被活活给冻死的。”

  突然,宋良友哽咽了,他说在这场战役中,他亲眼看到一位战友被美军的汽油弹炸到,全身燃烧了起来,在地上痛苦地滚来滚去,火却慢慢的变大,他眼睁睁地看着战友被烈火烧成焦炭,却无法帮上忙......他恨美帝国主义,但更恨自己没有很好的方法挽救战友年轻的生命,他一辈子也忘记不了那个场景,那次战役。

  不管是恶劣的严寒天气,还是凶狠狡诈的美军,都妄想打败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一天的血战,九兵团仍然牢牢地包围着敌人,决定以最高昂的战斗姿态歼灭已是瓮中之鳖的美军。

  在宋良友的记忆里,长津湖血战是难以忘记的,但让他终生难以忘记的,还是此次战役中的新兴里之战了。在这场战役里,他九死一生,险些丧命,腹部被敌军的炮弹炸出拳头大的一个窟窿,肠子涌出半截,当场昏死过去......

  新兴里,是长津湖东侧的一座村庄,其战略位置非常非常重要,它是重要的公路枢纽,对于被包围的美军来说,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防御支撑点。

  根据九兵团的战略安排,决定分派兵力围歼新兴里地区的被困美军,但是歼灭该地区的美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被包围在新兴里的敌军是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加强步兵团。该团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屡战屡胜,被威尔逊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团也曾驰骋太平洋战场,从未吃过败仗。

  即使这样,也没有吓怕志愿军,仍继续攻打新兴里的美军,一场生死之战即将拉开。

  29日,美军航空兵开始不断对新兴里空投大批粮弹,被困与此的美军试图通过飞机和炮火的掩护突破志愿军的包围,但遭到志愿军的猛烈反击,被迫撤回。

  根据战略部署,经过紧张的准备,二十七军决定于11月30日晚,向新兴里地区的美军发起最后的攻击。

  30日23时,新兴里进攻战斗开始,酷寒里忍冻挨饿的志愿军战士猛如活虎。“冲啊!”随着一声号令,战士们一个个冲向敌军的阵地,而敌人的猛烈火力、飞机大炮也让我军伤亡惨重。

  宋良友所在团在向敌军攻击时,惨遭敌方坦克火炮和机枪火力网的扫射,一夜间3个步兵连失去战斗力。二十七军首长下定决心,集中兵力、拼死作战,不消灭“北极熊团”绝不罢休!

  此时,围攻新兴里美军的三十一团伤亡惨重,予以南撤,而宋良友所在的三营十二连成为美军攻击的对象,天上美军开始飞机轰炸,地上则用坦克火炮,我军与之拼死搏杀。阵地上炮火四起,尘土飞扬,宋良友和战友们与多于志愿军3倍的美军拼死搏斗,即使敌众我寡,顽强的志愿军也决不后退一步,奋战到底。

  与美军的战斗打了3天3夜,打退敌人数十次的进攻,最后我们仍牢牢守住了阵地。

  “打到最后,连长没了,指导员没了,排长也没了,全连只剩下了我们几个人了,大部分已经受了很重的伤,当时我也没想着要活着回去。”宋良友哽咽说道。

  当宋良友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发起最后冲锋时,突然,一个炸弹落在了离他不远处的空地上,正在与敌人作战的他被甩了起来,炸飞到悬崖边的一棵树上,腹部被炸出拳头大的一个窟窿,肠子也掉出来半截,当场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宋良友被传来的枪炮声惊醒。他感觉到腹部疼痛难忍,但他想着他还要赶走敌人,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要活着,他要活着......于是他便忍着剧痛一把将悬挂在外面的肠子塞进肚子里,用身上的腰带扎紧伤口,就这样,攀着悬崖上的草藤下到地面返回部队......

  在后方医院治疗过程中,他的肚子被缝了十多针,昏迷3天后才醒来,首长都说他活下来真的是一个奇迹,新兴里战斗结束后,他被荣立一等功。

  1951年4月,为夺回战场主动权,经过严密的战略布局,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发起了大规模反击战。

  一次突围战斗中,对战激烈,宋良友所在241团都被打散了,当时能聚在一起的仅有团长隋克荣和宋良友等5个人,情况紧急,只有立即突围出去,才可能有活路。当时担任班长的宋良友带着两名战友从北面突围,九死一生返回大部队,再次荣立一等功。

  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之后,宋良友就主动来到了八一师复原建设团当学员。1955年,宋良友回到家乡干起了农活,后来因为组织需要,他又去淮南大通煤矿当了一名砌砖工人,一干就是3年。1958年11月,已逐渐在淮南安定下来的宋良友,主动要求北上支援淮北,就来到了淮北矿区第一座投产的煤矿——烈山煤矿。

  对于宋良友来说,不懂煤矿作业的他,刚来到烈山煤矿时他真的无从下手,眼前的挖掘机、

  链板机等等,他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但这并没有难倒宋良友,他勤学苦练,经常跟着工友们一起下矿,看看工友们都是怎么做的,不懂的他也会及时“讨教”他的工友们。

  工友们也很热情,都很愿意帮他,因为在工友们看来,宋良友就是一个朴实憨厚、吃苦耐劳的乡下人,对于工友们的请求,宋良友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的。

  很快,宋良友就成为了一名行家里手,工友们还开他玩笑说:“老宋,你这么会学习,说不定还能去考大学呢!”

  1961年4月的一天,宋良友正带着徒弟祖国英等3个人在井下作业,突然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传来,经验告诉宋良友,应该是哪里出问题了,他立刻变得警惕起来。

  “大家闻一下,气味有点不正常,注意安全!国英,你到前面看一下啥状况?”宋良友说。

  第一次遇到这一种状况的祖国英有些害怕,小心翼翼地往前走,顺着低矮的巷道,胆战心惊地试探着走了十几米,发现出口已经塌方,巷道顶部“像是破了个洞”,不断往下漏煤,他赶紧原路返回。

  “轰隆隆、轰隆隆......”眼看着倒塌声慢慢的接近,刺鼻的味道越来越浓,祖国英等人慢慢的变紧张,认为自身就要丧命了。其中一个小伙子哭着说:“我还没有来得及娶媳妇呢!”

  而宋良友沉着冷静,几经沙场的他丝毫没有畏惧,他镇定地观察了一下四周,说道:“大家别紧张,我想应该是瓦斯泄漏,现在链板机还在运转,咱们赶快爬上去,这是唯一的机会,大家抓紧时间。”

  说着,他便让离自己最近的工友开始,然后一个个把他们推上链板机,等到大家都已脱险,宋良友才最后一个登上链板机。就在宋良友刚刚脱离危险后,最多有五分钟左右,链板突然就从中间断裂!

  刚脱险的宋良友,一听到井下其他工作面还有被困人员,丝毫没有犹豫,就又立刻跑过去加入了救援队伍,一直持续10多个小时,救出众多工友……

  经过这件事,祖国英就更加佩服师傅了。后来,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和师傅一起下井作业,并和师傅聊天,因为他可以从师傅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

  因为在1961年4月那次塌方事件中临危不乱、冒险救人,矿上不仅奖励宋良友一张奖状,还奖励宋良友等每人10斤粮票,并批准大家放假 3 天。

  但宋良友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就返回了井下,他还把自己的粮票都给了工友,说道:“我自己也用不了那么多,放在那也浪费,你们年轻,正是正吃的时候,不要跟我客气,赶快拿去!”大家心里都知道,在那个特殊时期,10斤粮票可不是个小数目。

  在烈山煤矿,只要是脏活累活,宋良友都是带头干、抢着干,他用行动一次次给徒弟们做了榜样,因踏实能干、表现突出,宋良友不久后被任命为班长。

  有一次,为了确认和保证安全生产,井下要进行改水工程。宋良友没有半刻犹豫,再一次主动请战,祖国英等人也纷纷跑来帮忙,宋良友就带着大伙蹲在和腰一样深的污水里,持续作业近半个月,直到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在工作过程中,一直让工友们不解的是,无论多热的天气,还是在黑灯瞎火的井下,宋师傅就没有脱过上衣,觉得他很怪,但工友们不知道的是,在宋良友身上有20余处大大小小的伤痕,看起来有点“惨不忍睹”。

  在烈山煤矿工作期间,宋良友于1966年3月转到地面工作,四年后的9月又返回地下,此后直至1984年7月才正式退休,彼时他已经56岁。这期间,他当过门卫、掘进、锅炉工等多个工种,工作负责认真,吃苦耐劳,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

  宋良友不仅为徒弟做了好榜样,为儿女也是!在儿女的眼中,父亲不仅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也是和蔼可亲的慈父,更是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宋良友的母亲晚年不幸患病,不能下床,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宋良友和妻子就每天一起照顾老母亲的起居,为老人做饭,再喂老人吃饭,宋良友还经常给母亲擦身子、翻身子。“父亲害怕祖母没趣,也会给祖母讲他白天发生的故事,逗祖母开心,即使父亲很辛苦,但是在我们面前总是面带笑容”宋良友的子女说。

  “我现在都害怕见到宋叔叔,宋叔叔的那一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今年62岁的申刚谈到小时候与宋良友的那段往事,心中不由地感激宋良友当年踹的那一脚。

  那是1968年,申刚才10岁,有一天,申刚从宋良友家门口路过,顺手就把吃剩的小半块馒头扔在了地上,正好被宋良友看到,立马大声吼道:“快捡起来吃了!”

  “我不!”申刚故意挺起小胸脯反驳道,因为他看到是宋叔叔,在他印象里,宋叔叔很慈祥、很温和,基本上从来不生气,所以他也不怕宋良友,宋叔叔不会把他怎么样的。

  让小申刚没想到的是,宋叔叔看上去有些恼怒,抬脚照着他的就是一脚。吓得申刚赶快把馒头捡起来吃了,头也没敢回,就跑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OFweek工控网

下一篇: 点赞!我校在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大学生立异创业大赛中荣获第三名